在探路者近六年的時間里,張成擅長將戰略的管理思維和復雜的財務技術相結合,透過財務數據發現問題提出建議,來幫助企業改進管理。同時,作為探路者成長的見證者,他親歷了公司飛速發展的過程,通過持續的科研投入、實施多品牌布局,探路者在國內戶外行業一馬當先,已經穩居行業第一的寶座。
2013年7月,在由證券時報主辦的“2012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評選”中,探路者領銜“2012中國創業板上市公司——十佳管理團隊(第一名)”并入選“2012中國創業板上市公司——價值二十強前十強”。探路者的上榜理由是“自上市以來凈利潤增長近7倍,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0%,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自主研發的技術體系逐步形成框架”。
而探路者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張成,已經連續三年獲得“中國創業板優秀董秘”稱號。
張成曾經說過,“我不僅想做一個風險的識別者,還想成為一個利潤的守護者、價值的創造者。”正是這一理想促使他辭掉了會計師事務所所長的工作,在探路者董事長盛發強的邀請下,成為國內戶外行業領軍企業中的一員,并作為CFO全程參與了公司的上市運作。
在探路者近六年的時間里,張成擅長將戰略的管理思維和復雜的財務技術相結合,透過財務數據發現問題提出建議,來幫助企業改進管理。同時,作為探路者成長的見證者,他親歷了公司飛速發展的過程,通過持續的科研投入、實施多品牌布局,探路者在國內戶外行業一馬當先,已經穩居行業第一的寶座。
資本助推創新
創新源于科技
早在2007年,探路者就提出要打造百年創新老店。“能否持續地發展下去,需要現代企業治理制度的支撐。而登陸創業板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它促進了公司治理結構的優化,也提升了探路者的品牌公信力和競爭力。”張成坦承。
2009年,探路者作為首批28家企業之一登陸創業板,成為迄今為止國內唯一一家戶外行業上市公司。上市后的探路者力挽狂瀾,將同行遠遠地甩在身后。2012年,探路者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營業收入達到了11.06億元,全年盈利1.69億元,同比增長57.44%,這已是探路者連續第三年業績高增長。
如果深挖探路者的上市訴求,一個重要原因是科研投入需要大量資金。上市第二年,探路者就用募集到的資金進行了研發設計中心的升級,建成具備高科技恒溫、恒濕試驗環境的中國戶外行業實驗室等研發試驗場,配置了透濕、耐磨、止滑性能測試等40余套實驗設備。用盛發強的話說,“這在當時算是國內最大的研究中心”。
從1999年購買折疊帳篷專利,到2001年制定國內第一份旅行帳篷技術工藝標準;從2008年在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建立國內首家戶外產品研發中心,到兩年后投資6000余萬元建成國內戶外行業規模最大的研發中心、成立戶外產品測試實驗室。董事長盛發強一直強調“技術研發與產品設計是探路者生命力的源泉。”
根據年報顯示,探路者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633.6萬元、892.4萬元、1448.5萬元和2582.7萬元,占營收的比重依次為2.99%、3.04%、3.34%和3.43%。約有20余項科技成果廣泛應用于探路者的產品生產中。截至2011年年底,基于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創新,探路者共擁有專利18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9項,外觀設計專利9項。
迄今為止,探路者已經連續四年成為中國南極考察隊獨家專用產品。
而就在幾個月前,探路者又推出了極地仿生科技平臺。
極地仿生科技主要通過汲取自然生物在形態、結構、特質、功能等各種優異的進化特征,結合產品概念進行研發與設計創新,并運用高科技仿生技術開發而成。目前,極地仿生科技平臺包含TiEF和SAFree兩大科技板塊,其中TiEF PRO(防水透濕創新環保功能科技)、TiEF DRY(智能單向導濕科技)和TiEF SKIN(超輕防曬科技)已經在北京商業科技周上亮相。
可以說,極地仿生科技平臺的建立,提升了探路者品牌產品的科技含量,為探路者成為領先國際的戶外用品品牌做了強有力的鋪墊。
“通過這一平臺,我們想表明兩個態度”,張成強調,“探路者不僅僅是一個消費品牌,更重要的是想在戶外領域成為科學技術的探路者;我們還要證明自產品牌的技術并不比國外品牌差。”
企業科技創新和戶外產業升級需要產業集群的強勢崛起,張成希望,公司所在的中關村昌平科技園區能夠聚集一批戶外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并給企業以更多的人才和資金支持,通過產業聯動推動區域經濟的升級,也帶動企業實現更高層面的發展。
多品牌聯合發展
做“大戶外平臺整合者”
“2013年,中國的活躍戶外品牌有823家,年收入額145億元。未來5-10年,市場容量將達到800-1000億元。這個市場會經歷一個從起步、培育到釋放的過程。”
“只有細分才能更準確地滿足特定消費人群的需要。”張成舉了個生動的例子,“原來,我們一雙鞋穿一天,一年只要穿兩雙鞋。而現在,不同的環境下,我們會穿不同類型的鞋。”
正是基于市場細分的需要,探路者于2012年制定了多品牌發展戰略。
如今,探路者銷售收入中的60-70%來自
服裝,服裝又涵蓋了探路者、ACANU和Discovery Expedition三個品牌。
自有品牌探路者主要聚焦于登山、徒步、露營、探險等相對專業領域;電子商務品牌ACANU聚焦22-28歲、喜歡網購的消費群體,以騎行為主要目標,該品牌將戶外的概念進一步擴大,倡導“都市穿行”,充滿了年輕化和時尚化的色彩和款式。而Discovery Expedition品牌源于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定位于20-45歲消費群體的中高端休閑戶外用品。
以美國VF集團為標桿,在多品牌發展戰略下,探路者計劃在2017年實現凈利潤翻兩番,達到6.8億元的水平。在這期間,探路者還會尋找“具有爆發力、在細分領域中較為成熟的、占前五甚至前三的品牌”加入探路者的隊列。
但是,探路者并不滿足止步于此。
張成道出了探路者另外一個發展方向。“企業發展只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是創新,二是重組。過去,探路者是一個專業的裝備提供商;未來,它將成為綜合的自主特色旅行的綜合服務提供商。”
目前,探路者正在著手搭建一個面向全球的自主特色旅行門戶平臺,該平臺會涵蓋所有特色出行服務,滿足消費者從萌發出行意愿,對他人出行經驗的參考、會員之間的互動、出行裝備的專業推薦,精彩旅程的實現到深度的體驗分享等全套需求。探路者將圍繞上述需求從線上和線下雙管齊下提供一系列的服務。
張成還透露,目前炙手可熱的可穿戴設備的研制也已經納入探路者的整合計劃。未來,可穿戴醫療設備,如“登山過程中隨身攜帶心臟、脈搏測試器”,以及可穿戴多媒體設備,如“帶給戶外愛好者的娛樂體驗”,都是探路者重點考慮的整合對象。
就在記者采訪張成后的第五天,探路者與新加坡Asiatravel.com Holdings Ltd在北京簽署了《新股認購合同》,公司擬以自有資金認購Asiatravel發行的4000萬股新增股份。認購完成后,探路者將持有Asiatravel公司14.15%的股權,為該公司單一持股最大股東。
未來,在拓展國內戶外旅行市場的同時,探路者將利用 Asiatravel 的資源規劃設計東南亞特色戶外旅行項目,開拓東南亞特色戶外旅行市場。
“戶外行業的特性決定了除10歲以下的小孩和80歲以上的老人外,其他人都是戶外的潛在愛好者。”張成笑談,“我們應該多出去走走,去享受自然帶來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