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國美商城等電商高調“血戰”時,曾作為B2C第一股上市的麥考林卻只能“低調”行事,甚至連廣告營銷都少之又少。截至8月18日,麥考林股價為0.80美元,由于股價連續低于1美元,麥考林或面臨退市威脅,而近日公布的第二季度業績更是雪上加霜——凈虧損擴大至490萬美元。
“麥考林出路在于必須找到原有模式以外的增長和盈利途徑,如果短期內無法實現戰略突破,退市很有可能成為現實,不過其平臺目前仍存價值。”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顧問朱萌對《國際金融報》指出。
向B2C轉型失敗
根據麥考林最新公布的二季報,當季公司互聯網凈營業收入為1960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270萬美元收入下降40%;凈營業收入為3900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870萬美元下降33.6%;凈虧損為49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凈虧損為340萬美元,虧損出現擴大化。
據了解,上市時,麥考林80%的銷售額來自于目錄、郵購、實體經營等線下業務,上市后,麥考林開始向B2C的轉型,大力扶植麥考林旗下電子商務平臺麥網,但“三條腿走路”的結果不盡如人意。
“目前看來,麥考林向B2C的轉型可謂基本失敗。”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聯網分析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麥考林在經營業務的過程中,并未將網絡和實體店零售渠道的產品類別進行區分。
互聯網業內人士唐欣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京東、蘇寧易購這些電商主要以3C、家電等標準化產品為主,比較適合電子商務的特點。同時,能夠在渠道中掌握較高話語權,爭取到較低的成本。而麥考林以
服裝為主,本身產品標準化程度低,渠道控制力弱。而且麥考林上市早,現在已經很難再獲得大筆的風險投資來支持市場營銷活動。
朱萌則一針見血地指出,麥考林的問題是始終沒有找到原有目錄郵購和B2C業務以外的有效增長模式,其原有業務的高速增長已經在IPO前將增長潛力幾乎挖盡,如何找到新的增長點是麥考林的關鍵挑戰。
自救僅是“垂死掙扎”?
從頂著光環誕生的“中國B2C第一股”,到淪為“1美元股”,麥考林只用了短短一年半時間。2010年10月26日,在紅杉資本投資人沈南鵬扶植下,麥考林以“黑馬”姿態搶在京東商城、凡客誠品、當當等B2C企業前,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首日股價漲幅達57.36%。
然而,好景不長。2010年11月底,從麥考林發布上市后的首份財報開始,噩運來襲,股價遭遇腰斬,同時面臨美國當地律師的連環訴訟,2011年底股價已跌至1.3美元左右。受累于第一季度財務狀況的下行,2012年5月16日,跌破1美元后,一直未能徹底解除“1美元魔咒”。
為應對股價下滑,麥考林5月中旬宣布了1000萬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但就這一回購計劃難以持續發揮效力。遺憾的是,麥考林還是收到了警告函。
8月13日,為了提升股價,麥考林宣布公司計劃更改美國存托股份比例,增加每份存托股份所對應的普通股股數(股份變更)。
“更改美國存托股份比例是提升股價的一種財務手段。”上述互聯網分析人士指出,但是用此種方式的自救“治標不治本”。
退市或是種好選擇
最心系股價的莫過于投資者,目前麥考林還有提升股價的機會,但萬一日后退市,投資者的損失將很大。
“資本市場的耐心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能盡快找到出路,主動退市未嘗不是一種選擇。”朱萌表示,如果能夠選擇留在資本市場,很少有人會選擇主動退市。麥考林的問題在于能否找到不退市的方法,但是起碼從目前看來,他們還沒有找到。唐欣也指出,從麥考林自身的角度來考慮,如果找不到明確的戰略方向,被強制退市可能更好。相對而言,這將減少公司以及投資者的損失。
“大平臺電商最終一定會形成少數幾家瓜分市場的局面。”朱萌認為,垂直電商的日子可能更不好過,“目前垂直電商企業還未擁有持續化發展的有效模式,因此必須要找到兼顧增長、規模和盈利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