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38億元的球類館,到200萬元的馬克思主義學院資料室,在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的網頁上,總金額超8億元的十數個校內項目正待價而“冠”。誠如清華校方的回應:“為校園建筑物命名是國內外學校籌集資金的通行做法”,即便在國內,校內建筑物以捐資建樓的企業或個人的名字冠名的先例也比比皆是。但這一次“真維斯”和“清華”的搭配卻招來不少反對的聲音。
梁小民(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EMBA任課教授): 這件事不是不能做,關鍵是怎么做。清華這次冠名的事情,我覺得有點草率了。
這種冠名必須有一個規范的程序。學校首先要有相應的規章,捐助多少錢、符合什么條件才能冠名,大學應當有一個選擇的過程。一是要考量捐助的金額,通常這座樓得是你捐錢蓋的,才會由你來命名;如果是已經建成的建筑,那么你捐助的金額相當于這座樓價值的多少比例?再加上學校的名譽、地位……清華的教學樓應該多少錢冠名一棟?一億不算多吧?要是幾百萬就能冠名,那就太便宜了。
另外,還要甄選捐助企業的資質和資金來源。對清華而言,應當選擇商譽非常好的企業,最好是有國際知名度和一定歷史底蘊的大公司。你是我們國家最好的公立大學,絕對不是隨便什么人和企業拿了點錢出來就能冠名的,得有門檻。
這次的事情太倉促了。即便沒來得及制定規范程序,學校也應該民主決策,至少事先要征求一下全校師生的意見。老師和同學都不知道,你就突然掛牌,有點“見錢眼開”的味道。“冠名”不能變成換錢的工具。
批注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李稻葵,昨晚連發兩條微博參與了“
真維斯樓”的討論:清華教學樓命名欠妥,我相信是經驗不足。大學里,一般教室、大樓的命名不能用商業品牌,用公司名稱勉強可以,也容易有問題。用人名(尤其是已故的)或校友畢業年級命名比較穩妥。所以不是所有的捐贈都可以要。
改了就行,為其他高校摸索經驗。我不認為學校會為了那點錢而讓人浮想聯翩,做了長期廣告。其實國外學校類似的錯也有。埃德加·斯諾的母校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大樓叫Gannett樓,是美國報業集團命名的,不妥。這點哈佛極為老到,該研究。
[圍觀]
冠名價誰來估? @zzguo999:四教更名,對公司來講,是長達數年的對眾多潛在高端客戶的持續廣告效應。對清華來講,是尚不可估計的良好聲譽、校園環境氛圍、歷史感積淀等無形資產的可能損失。那么,清華每個樓在冠名時應該收多少錢?該如何估價?該由誰估價?
@西北胡子:要結合捐獻意愿來定價格,我們可以定個10億元,那也得有人捐是不是?
@養生修學:打今天以后,全國的公司、廠商別去央視競標廣告了,都來清華打廣告,幾千萬就能打它幾十上百年廣告,超值啊!然后可以把二校門、大禮堂、學堂、一教、二教、新明善齋等等都用來冠商標名,電線桿、路燈、路標也可以,以后清華就別搞科研啊、產業化啊,直接打廣告創收好了。
@大魚說漫畫:我有兩件真維斯的T恤,這幾天穿在身上有點清華大學校服的感覺……
@welsper:將來來個清華北大方正集團球類館,這個我意見倒不大。
@阿米仔熱啊熱:在教學樓上課的老師們需不需要像綜藝節目一樣,上課之前都要說“同學們好,這里是‘真維斯’特別冠名的馬哲課。”
@bunny:真維斯這回賺大了!
[多嘴]
破壞氣氛
還是有點美好? 在數字和理據的嚴肅爭論之外,審美的意趣常常被人們忽略。校園對學生們而言,不僅是學習和生活的場所,還是一個記錄他們青春歲月的詩意空間。當這個空間里突然多了一棟“真維斯樓”或者“富力教學大樓”,有人覺得鄙俗了,也有人覺得還有點兒美好。
“若干年后,要是我跟我們家孩子講:那年春天,我在敬文講堂聽講座的時候,遇見了你媽媽,‘敬文’就是民俗學家鐘敬文先生……蠻有感覺吧?要是變成:那年春天,我在真維斯樓上課的時候,遇見了你媽媽,‘真維斯’說的是,哦對,就那個專賣店……差點兒意思吧?”一個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的受訪者堅持認為,“真維斯樓”放在大學里,“有點破壞氣氛”。
而在另一些人眼里,“真維斯樓”也不無美好之處。網絡ID為realgod的清華學生在水木社區的“世紀清華版”寫了這樣一段文字:
“我上學的時候,一直覺得真維斯是不錯的一個牌子,衣服也適合學生。后來打工有點錢了,還買過幾件。真維斯不是高端品牌,但也不是惡人。至少據我所知,它沒有什么丑聞,品牌形象來說,應該不亞于富士康等企業。它的衣服,對于經濟狀況較好或者比較追求名牌的人來說,不是首選。但我不覺得這個企業以及它的商號,會對清華有什么不好的影響。
……
我(wo)不知道電影學(xue)院、戲劇學(xue)院的(de)學(xue)生會不會考慮買真維(wei)斯(si)的(de)衣(yi)服,但對于清華以及絕大(da)多數大(da)學(xue)的(de)在校學(xue)生來說,真維(wei)斯(si)還是(shi)跟生活(huo)關系比較密(mi)切的(de)一個品牌(pai)。在這里捐資命名一座樓,讓自己(ji)的(de)名字經常(chang)出現在大(da)學(xue)生的(de)生活(huo)里,對企業來說,也是(shi)有(you)附加效(xiao)應(ying)的(de)。總之,這事兒有(you)點意外,但我(wo)覺(jue)得很美好。”